1977级校友刘海涛:

一个 “有故事的人” 在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期次:第397期       查看:63

  刘海涛:原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 党委副书记, 中国写作学会第五、 六、 七届副会长。广东高校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湖南科技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作协会员, 广东作协主席团成员、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副主席, 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写作教程》 主编; 《文学创意写作》 慕课主讲教师。现正在主持教育部 2016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微文学与新读写”课程研发与实践》 。
1978 年的湖南师院零陵分院,遇上了一个历史性的巨大拐点,首批恢复高考后的200 多名 77 级大学生来到了杨梓塘西山。党和国家的实事求是、 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 催生着湖南科技学院的诞生和发展。 我作为 77级中文 9班的一个学生,也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迎来了我的新生。
  在此之前, 我是一个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 , 曾被长辈预言将来是个要“坐在家里找工作、 找老婆” 的人; 在恢复高考的 1977年的前 5年, 我虽然是一个拥有 “病残留城证” 的下乡知青,却经历了长达 5年之久的中断学业的痛苦;一个想靠一张嘴“讲故事”获取人生自尊、 并想以此来改变做一个 “坐着低头的钟表修理工”命运的人, 终于在 78年的春天的杨梓塘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我和200多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一样, 在西山得到了王田葵、 唐朝阔、 龙震球、 何解定、 杜方智、欧阳钤……等老师的宠爱和呵护,我们可以在老师家里做饭吃, 可以在老师出差或放假时,像老师的家人一样住进老师的房子。
  为了让我能够 “站起来”面对学生 “讲故事” , 学校医务室送我到广州做右腿“跟距骨融合术” ,是夏卫平老师亲自到南方医院接我出院,夏老师将打着石膏的我从病床上抱起, 背着我, 一路上轮换着汽车火车,直到把我放到自家的床上……母校就这样,在西山将一个需要 “坐着找工作、 找老婆”的下放知青培养成为一个能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人、几百人、 甚至是上千人的大讲堂来 “讲故事” 的 “广东省教学名师” 。
  我个人仅仅是我们 77级学人的一个缩影和概括。中文9班的 45位同学, 来到西山前, 大部分是回乡知青和下放知青,在西山这块土地上,沐浴着老师们和领导们无私播撒的爱的阳光雨露, 个个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个个都找对了自己人生的航向。36年来,中文9班产生了十几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特级教师, 甚至是名噪省城名校的高三语文把关名师;成长了服务于 7所大学的教授,这些教授中有研究女书书法、 研究微型小说、 研究柳学、 研究张爱玲等 “绝活” ; 成就了二十几位大学、 中专、 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党政机关的局长、副局长, 处长、 副处长; 成长为国企、 民企的弛骋市场的老总、 副老总; 还有在省级媒体和全国青少年报刊频频亮相的资深媒体人和管理者; 还有到西藏支边十几年、 并用自己最擅长的笔和长篇及电视剧的形式来抒写故事的地方名作家、名编剧……尽管中文9班大部分同学已经或临近退休,已经进入帮孩子们管理家庭、抚养孙辈的 “人生下半场” ; 但是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在悠扬抒情的广场舞曲中, 仍然活跃着他(她) 们的舞姿和旗袍秀……他们实际上是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继续演绎着母校教给他们的做人、做事的价值观、生活观和事业观……在今天的这个场合,我只想代表中文 9 班的同学们向母校真实地、 真诚地报告: 36年来, 中文9班的 40 多位同学,没有辜负1977年以来的这个时代, 虽然我们没能给母校“挣很亮的光” , 但绝对是有底气地敢讲:我们没有给母校丢脸。
  36年了,我们 77级学人一直在关注着母校的发展和不断闪烁的亮点。母校不仅仅是培养了近 10万个 “能讲故事的人” ,而且还将我们的师弟培养成为一个国家工程院院士、一个十九大代表、 一个能讲在西山成长的 “故事大咖” 。 母校的教学改革、 科学研究走在全省、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 — “她”曾分获过国家级的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 母校竟把一个地方院校的传奇故事传遍了全国高校。 母校从北大引进张京华教授, 创建了省级的古代文学的重点学科和教学团队, 组建一个以地方文化、 文学研究为特色的国学院。 母校在人才培养、 服务社会、对外交流等方面,有着突出的、 值得傲娇的业绩。 我们为母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感到由衷地、 无比地欣慰。
  就说这次 “纪念恢复高考 40周年”这个其它院校几乎没有搞过的庆典活动的创新性策划来说,这充分显示了母校在历代领导和 30多年来三代教师群体的高视野和宽胸怀。 母校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规律和教学规律。以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思想, 励精图治, 在国家 “双一流建设” 的背景中, 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中, 正在 “撸起袖子加油干” 。 我们77级学人为母校喝彩, 为母校在进入新时代时创建一个意义更大的教育传奇故事而竭诚地点赞。
  现在,在这个“新时代集结号” 吹响之际, 母校又在 “召唤” 我们。 我们 77级学人能够深切地领会母校这次吹响 “新时代集结号”含义。 我作为一个母校把一个 “坐着低头工作的人” ,培养为一个“站起来、 挺直腰杆” 在讲台上, 面对万千学子开始讲故事的人再次听从母校 “归队集结” 的号声。在我这个 77级学人中 “有故事的代表人物” 开始 “人生下半场” 时, 感谢母校又给了一块平台和一方讲台, 我将听从母校的召唤, 跟随着母校的脚步,在新时代的新平台上, 建设一组面向几百、 几千、 几万人的新慕课。我将把自己的故事—— —母 校 培 育 我 成 长 的 传奇—— —这个概括几代青年学子求学求职、培育自己核心素养和职场核心竞争力的历程,用新的传播方式开讲。我不再是 “坐着” 面对几十个人了,而是再一次“站起” , 再一次在 “垫高” 了的网络平台上 “站起” , 用自己还不算苍老的声音,还没有长满老人斑的面部表情, 再次传授 40年来母校教给我的基本方法,继续努力地讲述一个中国青年成长着的、具有中国传奇特色的教育故事。